【媒体报道集锦】华理微党课以专业赋能“大思政”建设获媒体关注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29 14:35

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践中,学校充分挖掘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研究生党员“小课堂”,激活思政育人“大课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解读中国式现代化。《新民晚报》头版头条、央广网、中国新闻网、新民客户端、话匣子、上海教育新闻网、第一教育、《上海科技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原发报道。本篇选取了部分报道予以转载。


《新民晚报》:教授当上“河长” 党课河边开讲  华东理工大学微党课以专业赋能“大思政”建设

今年3月18日,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5周年的日子。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学校思政课举足轻重。思政课怎样上得好,怎样让学生入脑入心,更是一个重要命题。思政课不应局限于课堂,更要让学生走进社会,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本报今起推出《走进“大思政”》系列报道,聚焦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的生动实践。

一群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学生,来到曾被污泥淤塞的“臭水沟”——曹杨环浜边,感受“水清、岸绿、景美”的环境治理成果。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同学们和居民交流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一堂生动的微党课,华理学生党员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理解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他们心系社会、科研报国的情怀也愈发深厚。“从选择了这个学科方向开始,我们就注定了要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通过现场学习,我们更坚定了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这是我们的时代使命。”华理资环学院2022级研究生温贵棱说。

“昔日的‘臭水沟’变成如今的曹杨新村‘绿项链’,这里已经成了河清水绿的城市新景观。”在这堂题为“为中国式现代化打造河清水绿的梦想家园”微党课上,同学们交流治河历史,“上世纪80年代,因工业及生活排污,曹杨环浜污染严重。2000年至2005年,采取‘水下森林’生物治理工程,即在环浜水域内种养大量水生生物,依靠生物的自净功能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控制蓝藻水华污染,改善河道水质。如今的环浜已设有‘兰园登舟,红桥垂钓,花溪休闲,兰溪涌瀑’等景点。”同学们深有感触。

微党课上,同学们还分享了华理青春河的治理故事。青春河,也曾是一条流经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和化工一四村的“黑臭河”。华理资环学院的老师和同学组成一支“美丽青春河志愿服务队”,由治污专家、上海市环境保护化学污染物环境标准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修光利教授当“河长”,与徐汇区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后,提出河道治理的“最优方案”:实施水系沟通,河道疏浚,拆除部分老挡墙并建护岸挡墙等;通过暴露气和增氧,对水生植物及微生物进行生物降解,修复水生态;新建绿化,发挥河道应有的防洪除垢、引清调水的功能,结合岸线布置绿化景观……经过长达一年绣花般的治理,“青春河”重新焕发青春,也为中心城市河道治理提供了一种可转变的模式和机制。

景观设计专业研究员、党员代永昕说:“微党课是一次知行合一的重要实践,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和现场讲解,大家认识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到基层就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尊重民意,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让同学们“走出去”,华理“大思政”的特点就是,突出“党建+专业融合”的特征,凭借研究生党员专业能力强的优势,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的融合嵌入作用,以学生的视角,阐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认知,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温贵棱告诉记者,他现在是这支“美丽青春河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在修光利教授的指导下,每天在校园河堤边巡查,负责打捞河中的落叶。“河长告诫我们,落叶是淤堵河道的‘隐形杀手’,对付它是保护青春河的一项长期工作。”温贵棱说,守护水生态,就是要从这样的小事做起。他打算研究生毕业后投身环保工作。


【央广网】从“学进来”到“走出去”,以研究生微党课激活思政育人“大课堂”

央广网上海3月13日消息(记者唐奇云)在曾一度被污泥淤塞的“臭水沟”——曹杨环浜感受“水清、岸绿、景美”的环境治理成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感受基层治理现代化;在上海第一座高线公园——百禧公园解读城市网红地标的魅力。一堂堂身临其境的微党课,让广大研究生党员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

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充分挖掘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研究生党员“小课堂”,激活思政育人“大课堂”。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重视课程的实践性,注重启发性教育,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党建+实景”,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环境治理

“从选择了这个学科方向开始,我们就注定了要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这是我们的时代使命。”在碧波荡漾、绿草如茵的曹杨环浜,华东理工大学资环学院2022级研究生温贵棱正侃侃而谈。

“昔日的‘臭水沟’变成如今的曹杨新村‘绿项链’,这里已经成为了河清水绿的城市新景观。”在题为“为中国式现代化打造河清水绿的梦想家园”微党课上,温贵棱带领研究生党员们一起走进曹杨环浜,沉浸式体会社区水体治理带给众人的启发。他从曹杨环浜的水治理工程讲起,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以上海为代表的大型城市在城市水源治理上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微党课上,温贵棱还谈到了华理青春河的治理,在各相关部门和街镇全力支持下,经过河道疏浚、护岸改建加固、岸线环境提升、水体生态修复等,青春河又恢复了“青春”。为了让青春河永葆青春,华东理工大学资环学院学生党员们组成了一支“美丽青春河志愿服务队”,围绕青春河水质实时监测、传感技术研发与智能巡查、生态修复技术、环保科普宣传等方面开展系列活动,为文明、绿色、可持续的校园发展保驾护航。

“党建+专业”,不同专业党员赋能“大思政”建设

“将场所精神和文脉记忆嵌入景观设计的全过程,百禧公园之所以受到市民的欢迎,是因为它的设计过程、细节都基于我国国情和场地周边现状,并对居民诉求进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在新晋网红打卡点百禧公园,华东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景观设计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代永昕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题,为研究生党员们讲述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

“前身是曹杨铁路农贸市场,在城市有机更新下,化身为一座高线公园——百禧公园。”代永昕结合公园的场地限制、人文元素、历史背景等因素,以景观设计学的专业视角,从色彩选择、材质差异、景观形状等角度论述了百禧公园在设计上体现出的超大型城市景观规划与治理智慧。她谈到,作为城市更新的“亮眼”之作,百禧公园充分体现出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设计理念。

从“学进来”到“走出去”,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微党课在内容上,突出“党建+专业融合”的特征,凭借研究生党员专业能力强的优势,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的融合嵌入作用,以学生的视角,阐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认知;在形式上,创新“党建+实景沉浸”的模式,让理论学习走“新”又走心,党员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就;在机制上,构建“党建+校地协同”的机制,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教育资源,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将专业知识、社会实践以及个人发展紧密结合,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新闻网】党建引领 华理微党课以专业赋能“大思政”建设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13日电(许婧)在曾一度被污泥淤塞的“臭水沟”——曹杨环浜感受“水清、岸绿、景美”的环境治理成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感受基层治理现代化;在上海第一座高线公园——百禧公园解读城市网红地标的魅力。一堂堂身临其境的微党课,让广大研究生党员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

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充分挖掘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研究生党员“小课堂”,激活思政育人“大课堂”。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重视课程的实践性,注重启发性教育,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在微党课上,研究生党员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典型案例,激发广大研究生党员心系社会、科研报国的情怀。

“党建+实景”,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环境治理

“从选择了这个学科方向开始,我们就注定了要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这是我们的时代使命。”在碧波荡漾、绿草如茵的曹杨环浜,资环学院2022级研究生温贵棱正侃侃而谈。

“昔日的‘臭水沟’变成如今的曹杨新村‘绿项链’,这里已经成为了河清水绿的城市新景观。”在题为“为中国式现代化打造河清水绿的梦想家园”微党课上,温贵棱带领研究生党员们一起走进曹杨环浜,沉浸式体会社区水体治理带给我们的启发。他从曹杨环浜的水治理工程讲起,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上海为代表的大型城市在城市水源治理上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微党课上,他还谈到了华理青春河的治理,在徐汇区委、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和街镇全力支持下,经过河道疏浚、护岸改建加固、岸线环境提升、水体生态修复等,青春河又恢复了“青春”。为了让青春河永葆青春,华理资环学院学生党员们组成了一支“美丽青春河志愿服务队”,围绕青春河水质实时监测、传感技术研发与智能巡查、生态修复技术、环保科普宣传等方面开展系列活动,为文明、绿色、可持续的校园发展保驾护航。

“党建+社区”,让地域资源成为思政育人的有效载体

同学们还来到了曹杨新村村史馆现场学习,参观中,社会学院2022级公管类研究生严语被曹杨新村的发展历程深深感动,她以“共建共享 打造基层现代化治理大格局”为题,结合丰富的基层治理优秀案例,与“研思班”的同学们一起读懂了像绣花针一样精细的城市治理。

“自1951年建村以来,曹阳新村与祖国同奋进、共成长,秉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为民惠民、精细精准、常态长效的建设路径。”严语以曹杨新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为例,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解读了基层社区提升联系“亲密值”、增强思政“亲民度”,以及曹杨新村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道路上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华理社会学院的学子,我将继续‘身体力行’,坚持术业有专攻,为建设更加现代化、更加高效、更加公正、更加美好的社会而不懈努力。”严语坚定地说。

“党建+专业”,让不同专业党员赋能“大思政”建设

“将场所精神和文脉记忆嵌入景观设计的全过程,百禧公园之所以受到市民的欢迎,是因为它的设计过程、细节都基于我国国情和场地周边现状,并对居民诉求进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在新晋网红打卡点百禧公园,艺术学院景观设计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代永昕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题,为研究生党员们讲述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

“前身是曹杨铁路农贸市场,在城市有机更新下,化身为一座高线公园——百禧公园。”

代永昕结合公园的场地限制、人文元素、历史背景等因素,以景观设计学的专业视角,从色彩选择、材质差异、景观形状等角度论述了百禧公园在设计上体现出的超大型城市景观规划与治理智慧。她谈到,作为城市更新的“亮眼”之作,百禧公园充分体现出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设计理念。

“微党课是一次知行合一的重要实践,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和现场讲解,我更深入学习并感悟了曹杨新村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作出的努力,深刻的认识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到基层就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尊重民意,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代永昕说。

从“学进来”到“走出去”,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微党课在内容上,突出“党建+专业融合”的特征,凭借研究生党员专业能力强的优势,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的融合嵌入作用,以学生的视角,阐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认知;在形式上,创新“党建+实景沉浸”的模式,让理论学习走“新”又走心,党员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就;在机制上,构建“党建+校地协同”的机制,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教育资源,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将专业知识、社会实践以及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上海教育新闻网】华东理工大学:以身临其境的微党课,赋能“大思政”建设

在曹杨环浜,了解一条曾被污泥淤塞的“臭水沟”,如何通过环境治理变为“水清、岸绿、景美”;在曹杨新村,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工人新村,如何通过基层治理实现现代化发展;在百禧公园,解读上海第一座高线公园,如何成为城市网红地标的魅力……

一堂堂身临其境的微党课,让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党员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充分挖掘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研究生党员“小课堂”,激活思政育人“大课堂”。

“党建+实景”

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环境治理

“从选择了这个学科方向开始,我们就注定了要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这是我们的时代使命。”在碧波荡漾、绿草如茵的曹杨环浜,资环学院2022级研究生温贵棱正侃侃而谈。

“昔日的‘臭水沟’变成如今的曹杨新村‘绿项链’,这里已经成为了河清水绿的城市新景观。”在题为“为中国式现代化打造河清水绿的梦想家园”微党课上,温贵棱带领研究生党员们一起走进曹杨环浜,沉浸式体会社区水体治理带给我们的启发。他从曹杨环浜的水治理工程讲起,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上海为代表的大型城市在城市水源治理上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微党课上,他还谈到了华理青春河的治理,在徐汇区委、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和街镇全力支持下,经过河道疏浚、护岸改建加固、岸线环境提升、水体生态修复等,青春河又恢复了“青春”。为了让青春河永葆青春,华理资环学院学生党员们组成了一支“美丽青春河志愿服务队”,围绕青春河水质实时监测、传感技术研发与智能巡查、生态修复技术、环保科普宣传等方面开展系列活动,为文明、绿色、可持续的校园发展保驾护航。

“党建+实景”的微党课教育中,华东理工大学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重视课程的实践性,注重启发性教育,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党建+社区”

让地域资源成为思政育人的有效载体

同学们还来到了曹杨新村村史馆现场学习,参观中,社会学院2022级公管类研究生严语被曹杨新村的发展历程深深感动,她以“共建共享打造基层现代化治理大格局”为题,结合丰富的基层治理优秀案例,与“研思班”的同学们一起读懂了像绣花针一样精细的城市治理。

“自1951年建村以来,曹阳新村与祖国同奋进、共成长,秉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为民惠民、精细精准、常态长效的建设路径。”严语以曹杨新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为例,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解读了基层社区提升联系“亲密值”、增强思政“亲民度”,以及曹杨新村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道路上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华理社会学院的学子,我将继续‘身体力行’,坚持术业有专攻,为建设更加现代化、更加高效、更加公正、更加美好的社会而不懈努力。”严语坚定地说。

在这堂微党课上,研究生党员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典型案例,激发广大研究生党员心系社会、科研报国的情怀。

“党建+专业”

让不同专业党员赋能“大思政”建设

“将场所精神和文脉记忆嵌入景观设计的全过程,百禧公园之所以受到市民的欢迎,是因为它的设计过程、细节都基于我国国情和场地周边现状,并对居民诉求进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在新晋网红打卡点百禧公园,艺术学院景观设计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代永昕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题,为研究生党员们讲述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

“前身是曹杨铁路农贸市场,在城市有机更新下,化身为一座高线公园——百禧公园。”代永昕结合公园的场地限制、人文元素、历史背景等因素,以景观设计学的专业视角,从色彩选择、材质差异、景观形状等角度论述了百禧公园在设计上体现出的超大型城市景观规划与治理智慧。她谈到,作为城市更新的“亮眼”之作,百禧公园充分体现出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设计理念。

“微党课是一次知行合一的重要实践,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和现场讲解,我更深入学习并感悟了曹杨新村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作出的努力,深刻的认识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到基层就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尊重民意,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代永昕说。

从“学进来”到“走出去”,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解读中国式现代化。据介绍,该校的微党课在内容上,突出“党建+专业融合”的特征,凭借研究生党员专业能力强的优势,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的融合嵌入作用,以学生的视角,阐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认知;在形式上,创新“党建+实景沉浸”的模式,让理论学习走“新”又走心,党员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就;在机制上,构建“党建+校地协同”的机制,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教育资源,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将专业知识、社会实践以及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话匣子】党建引领 华理微党课以专业赋能“大思政”建设

在曾一度被污泥淤塞的“臭水沟”——曹杨环浜感受“水清、岸绿、景美”的环境治理成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感受基层治理现代化;在上海第一座高线公园——百禧公园解读城市网红地标的魅力。一堂堂身临其境的微党课,让广大研究生党员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

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充分挖掘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研究生党员“小课堂”,激活思政育人“大课堂”。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重视课程的实践性,注重启发性教育,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在微党课上,研究生党员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典型案例,激发广大研究生党员心系社会、科研报国的情怀。

“党建+实景”,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环境治理。“从选择了这个学科方向开始,我们就注定了要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这是我们的时代使命。”在碧波荡漾、绿草如茵的曹杨环浜,资环学院2022级研究生温贵棱正侃侃而谈。

“昔日的‘臭水沟’变成如今的曹杨新村‘绿项链’,这里已经成为了河清水绿的城市新景观。”在题为“为中国式现代化打造河清水绿的梦想家园”微党课上,温贵棱带领研究生党员们一起走进曹杨环浜,沉浸式体会社区水体治理带给我们的启发。

为了让青春河永葆青春,华理资环学院学生党员们组成了一支“美丽青春河志愿服务队”,围绕青春河水质实时监测、传感技术研发与智能巡查、生态修复技术、环保科普宣传等方面开展系列活动,为文明、绿色、可持续的校园发展保驾护航。

“党建+社区”,让地域资源成为思政育人的有效载体。同学们还来到了曹杨新村村史馆现场学习,参观中,社会学院2022级公管类研究生严语被曹杨新村的发展历程深深感动,她以“共建共享 打造基层现代化治理大格局”为题,结合丰富的基层治理优秀案例,与“研思班”的同学们一起读懂了像绣花针一样精细的城市治理。

“自1951年建村以来,曹阳新村与祖国同奋进、共成长,秉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为民惠民、精细精准、常态长效的建设路径。”严语以曹杨新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为例,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解读了基层社区提升联系“亲密值”、增强思政“亲民度”,以及曹杨新村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道路上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党建+专业”,让不同专业党员赋能“大思政”建设。“将场所精神和文脉记忆嵌入景观设计的全过程,百禧公园之所以受到市民的欢迎,是因为它的设计过程、细节都基于我国国情和场地周边现状,并对居民诉求进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在新晋网红打卡点百禧公园,艺术学院景观设计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代永昕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题,为研究生党员们讲述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

“前身是曹杨铁路农贸市场,在城市有机更新下,化身为一座高线公园——百禧公园。”

代永昕结合公园的场地限制、人文元素、历史背景等因素,以景观设计学的专业视角,从色彩选择、材质差异、景观形状等角度论述了百禧公园在设计上体现出的超大型城市景观规划与治理智慧。她谈到,作为城市更新的“亮眼”之作,百禧公园充分体现出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设计理念。

从“学进来”到“走出去”,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微党课在内容上,突出“党建+专业融合”的特征,凭借研究生党员专业能力强的优势,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的融合嵌入作用,以学生的视角,阐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认知;在形式上,创新“党建+实景沉浸”的模式,让理论学习走“新”又走心,党员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就;在机制上,构建“党建+校地协同”的机制,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教育资源,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将专业知识、社会实践以及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