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竞赛奖丨韦立坚副教授:以课程思政融合中西智慧 以教学改革引领新商科育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29 09:49

我院青年教师韦立坚副教授荣获中山大学第九届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韦立坚博士现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财务与投资教研室副主任、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中大湾谷风险管理技术实验室执行主任,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被评为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担任

以课程思政融合中西智慧

本次教学竞赛对课程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授课教师要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课程大纲中体现出课程思政。2020年,韦立坚副教授开始探索课程思政,但是只是片段性的,没有系统性地将知识点连接起来。而本次参赛课程《投资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现代投资学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教材也以国外教材为主,如何将该门课程中的理论方法与中国经济社会环境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融合,为授课教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梳理《投资学》课程知识点时,韦立坚副教授精心设计和凝练,从帮助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理性投资理念角度实现课程思政效果。他巧妙地把投资学各知识点所涉及的宏观经济分析、信息、投资者行为、投资学的应用实践等,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重大决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点支持的投资领域、投资者教育等结合起来,将其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各个知识点里,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实现了课程思政,同时还增加了课程的实践性。同时,韦立坚副教授在传授课程中,经常运用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或者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相结合来生动地阐述一些理论原理,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在寓教于乐中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程难点,构建融合中西智慧的知识体系。

在平时备课中,韦立坚副教授更加注重对课程核心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他通过案例分析、数据调研和科研经验等,对知识点进行足够了解,并且构建出知识图谱。各个知识点是连贯的,授课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好每节课45分钟,把握好每一分钟,提高学生专注度。与平时授课不同的是,这次教学竞赛要求授课教师在固定时长内进行教学展示,因此授课教师要更重视现场效果。他谈到,要在短短二十分钟内将课程知识点生动有趣地传递给不同领域的评委们,并且让他们感受到课程思政的“润物细无声”,非常具有挑战性。

在最终的决赛中,韦立坚副教授在讲到“有效市场理论”这一知识点时,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世说新语》中竹林七贤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为引子,通过“树在路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生动地比喻上市公司的信息能够反应到股票价格上来说明市场有效的概念。同时,在讲述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的启示时,他特别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是重要的公开信息,对上市公司有重要影响,因此投资者需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充分挖掘这些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蕴含的投资信息。韦立坚副教授谈到,《投资学》课程的主要理论来自于西方,以前存在一些理论难以指导中国实践的问题,现在通过课程思政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仅能够思想育人,还增强了投资学理论的应用性,促进了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发展。

韦立坚副教授从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理念出发,深入教学章节的知识点发掘思政教育元素,设定具体的思政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再细化到单节课教学的具体内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实现了“因地制宜”和“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效果。

以教学思辨激发本科生科研深造

韦立坚副教授坚持通过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术研究兴趣并指引他们继续深造,成为高层次人才。近5年来,他指导的学生共计有20多位通过海外深造、保送、考研等形式在国内外名校攻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13级本科生张大卫在毕业论文上受韦立坚副教授的指导,之后赴哥伦比亚大学排名全球第一的金融工程硕士专业就读。张大卫谈到,韦立坚副教授在指导初期就给他介绍了很多研究领域的权威论文,并且认真地跟他讨论论文中的理论和数据如何能够应用于国内市场。同时,韦立坚副教授还非常鼓励他进行思考和理解,在论文的架构、模型构建、数据的搜集方面,韦立坚副教授都不遗余力地给予他指导,甚至细化到一些统计模型数据处理的具体内容。这些研究和思考的方法对张大卫今天的工作都有深远的影响。张大卫说,韦立坚副教授热心帮助学生,他们之间可以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张大卫本科毕业后,韦立坚副教授还会经常与他分享学术上的发现和新探索,彼此进行沟通交流。

2013级本科生杨佳第一次与韦立坚副教授接触,是在《固定收益证券》课程上。回忆起这节课,杨佳记忆犹新,她谈到,韦立坚副教授站在高瞻远瞩的视角跟同学们讲述中国未来固定收益证券的发展前景。在课堂上,韦立坚副教授不仅仅只传授课本上的专业知识,还会结合现实,与同学们进行学术上的探讨,比如在讲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y,抵押贷款证券化)时,韦立坚副教授结合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和电影《大空头》,将理论与现实进行恰到好处地结合,激发了她对金融学研究的兴趣。在杨佳参与保研夏令营时,韦立坚副教授指导其参营论文,让她成功保研到清华大学直博深造。她谈到,韦立坚副教授在她继续深造的道路上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每当她向韦立坚副教授请教时,韦立坚副教授都倾囊相授。韦立坚副教授严谨治学、理论结合实际的学术态度,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她后续的学术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韦立坚副教授日常也会分享一些财经新闻、学术会议或者前沿研究,极大地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让他们受益匪浅。

在激发本科生的学术研究兴趣上,韦立坚副教授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对理论进行反思并做创新探索,也取得了诸多良好成果。韦立坚副教授在《投资学》和《量化投资》两门课教学中,指导张大卫和张洋锋对有效市场的经典理论进行反思,认为经典理论中的“过去交易信息”是主要指低频交易信息,随着现代市场技术发展,高频交易信息是否能反映到价格上尚需要探索,并指导两位同学合作撰写了《股指期货市场的高频交易与价格发现》学术论文,目前该论文已被国内管理学顶尖期刊《管理科学学报》录用待发表。他经常指导本科生撰写前瞻性的毕业论文,例如他在《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发现传统基于财务数据的估值模型理论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指导本科生周芷宇(毕业后赴麻省理工学院金融硕士深造)撰写了利用非财务大数据对互联网企业估值的本科毕业论文,经过多轮提炼成学术论文《大数据合作资产估值模型与数字经济会计信息披露》,发表在《北京交通大学学报》上,成为财务会计领域的原创性成果,获得了会计领域资深专家的高度评价。

以教学改革开创新商科育人新路

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中国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如何将中国故事写进投资学既有的课程框架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学的“中国化”便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与使命。韦立坚副教授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应用案例为载体,以数字科技为手段,探索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作为第一完成人,其主持的项目“金融科技背景下的《量化投资》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荣获2021年中山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作为主要成员,其项目“基于金融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荣获2017年中山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韦立坚副教授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强,其主持广东省本科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改革项目“量化投资与金融科技”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顺利结项并通过验收。

前不久,韦立坚副教授编著的《国家金融科技创新》一书,作为“国家金融学”系列教材正式出版。教材从国家金融学的视角,把金融科技、监管科技、数字科技,以及它们和宏观金融管理、地方金融管理和国际金融体系等内容相融合,形成具有独创性的整体框架。该教材结合他自己的学术成果以及和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联合研究,阐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数字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为全国各大院校在金融科技的教学提供了符合课程思政要求的本土教材,为数字经济时代经济管理学类课程创新输入了新鲜“血液”。

在数字经济的社会经济大背景下,新商科人才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这离不开定量科学训练。韦立坚副教授的课程对学生要求高,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他鼓励同学们多进行编程练习,做到学以致用,希望他们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课程难度相对大、挑战大。目前在我院就读学术硕士研究生的孙伟健,在本科时期就选修了韦立坚副教授开设的《量化投资》课程。孙伟健说,基于市场上成熟的回测框架,韦立坚副教授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类型、具有个人风格的量化策略,让他们体验了一把基金经理“运筹帷幄”,也使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证券市场的微观运行。不同于以往的理论课程,在韦立坚副教授的这门课上,孙伟健第一次了解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和各类量化策略,这也启发他选择高频做市策略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问题,并将目前的学术研究视角聚焦到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基于主体的建模方法。对他而言,该门课程是证券市场方面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课。

韦立坚副教授还通过和量化投资平台合作,进行深度研发和教学合作,在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中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其指导2015级会计学专业张云鹏等本科生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于舆情大数据与宏观环境融合的量化择时投资策略分析”,获得国家级立项和成果优秀奖。韦立坚副教授谈到,他希望让学生掌握可终身受用的方法论,让他们在今后面对各种各样未知问题时都能游刃有余甚至作出引领性创新。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全面发展

韦立坚副教授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产出服务国家战略和有影响力的成果。他认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是一个整体,都是互相促进的。通过教学对教科书的经典理论进行更加深入钻研和反思,从适应时代发展和中国市场实践做出思考,从而产生科研创新的灵感或者思想;在科研方面产出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可以更新到教学中,使得教学内容有新意和深度,同时带动本科生参加科研,激励他们深造;通过校地企合作、参与项目、提供咨询等社会服务,将科研内容有效应用于实践,同时把业界案例用于教学,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和切合实践。目前,韦立坚副教授在教学上,正和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合作,作为关键成员申报金融科技领域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在科研上,正在筹建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在社会服务上,正在推动校地企合作的中大湾谷风险管理技术实验室建设,并研发了地方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平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发展和打造全国风险管理中心。

新时代,新教育,新商科,作为青年骨干教师应该如何勇挑新型人才培养的重担?韦立坚副教授正在用强有力的行动去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来源:党政办公室

本科教务办公室

撰稿:叶炜钰

编审:余树歆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