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生物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28 14:20

海尔生物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受到同期公共卫生防控类业务基数及本期宏观环境和行业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7,165.99万元,同比下降20%;剔除同期5.87亿元公共卫生防控类业务后,核心业务收入略高于同期,通过积极应对不利的外部挑战实现了平稳发展,主要包括:

  ①持续投入的技术创新逐渐成为新增长引擎。自动化样本管理、生物培养、离心制备、用药自动化等产品系列化布局加速,市场竞争力快速提升,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②紧抓部分用户场景复苏的市场机会,血/浆站等场景方案拓展加快,恢复双位数增长。

  2023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607.36万元,同比下降32%:

  ①2023年公司毛利率达51%,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创新驱动下的业务结构升级和全流程降本增效。

  ②2023年公司研发、销售、管理费用率较同期有所上升,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聚焦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领域,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全球市场体系布局,推动组织能力升级,期间费用对报告期内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技术平台建设支撑多品类业务发展,加快数智融合产业升级打造极致用户体验,深化全球市场布局推动国际化进程,以“内生+外延”双增长引擎加速产业布局,驱动公司在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领域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发展,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一、聚焦用户多样化应用场景,数智新产业(300832)加速发力

  2023年公司非存储类新产业占收入比重达到38%,同比增长超30%。公司发挥日益丰富的多产品、多品类优势,与数智技术融合创新,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数智场景综合解决方案并逐渐延伸至核心场景应用,在服务于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行业升级的同时,也打开了公司成长的新空间。

  1、生命科学板块

  报告期内实现收入103,056.95万元,同比下降17%,剔除同期公共卫生防控类业务后,核心业务收入下降6%。以自动化样本管理、生物培养、离心制备等为代表的新品类加速放量,成为生命科学板块新的增长点,有力应对了报告期内行业波动的不利影响。

  生命科学板块主要面向科研高校和制药等用户,提供包括样本管理、样本制备、生物培养、实验动物管理、危化品管理等一系列场景的智慧实验室解决方案并持续延伸;以及细胞复苏/扩增/培养、冻干、冻存融、无菌检查、稳定性实验等小试、中试、质控场景的制药服务解决方案,并逐渐向工业生产解决方案拓展。

  (1)针对制药用户,把握细胞基因治疗(CGT)快速发展的行业趋势,并逐渐切入生物制药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应用于CGT的智能自动化细胞制备方案。方案实现从细胞接种、铺板、观察、换液、传代、培养到收集的一站式工作和24小时不间断细胞制备,相较于传统人工模式,制备效率提升2倍以上,并基于智慧细胞管理平台实现了全流程的可追溯。智能自动化细胞制备方案不仅实现了培养、离心、环境模拟等多业务线协同,还持续为用户提供实验室耗材等增值服务,进一步深化了用户价值。目前,方案已相继进入南华生物(000504)、赛奥生物等用户,公司参与起草《自动化细胞库建设与管理规范(试行)》,填补了行业空白,并助力两款IND进入临床Ⅱ期。

  针对小/中试、QC质控、生产等制药场景,多类新方案研发并相继上市。在中试场景,公司研发的冻干机可保障高值药品冻干一致性;在QC场景,推出包含无菌检查隔离器、集菌培养瓶、微生物培养基、生化培养箱等在内的无菌检查整体方案,在降低用户运行成本的同时保证全流程可追溯,提高合规效率;在工业生产场景,新推出的可控冻融系统相较于传统冻融方式可实现生物制品单批次产值提升10%以上。

  (2)针对科研高校用户,紧抓样本库、实验室建设等机会,致力于推进自动化、智能化、

  物联化升级:

  全场景自动化样本管理方案日趋完善。报告期内,新上市新一代-196℃智能化液氮生物样本存储系统、全自动批量开盖器、转运机器人等产品,涵盖低温存储、样本转运、样本前处理、持续服务等在内的“软硬服”综合解决方案日益丰富完善,并新拓展病源微生物样本库、抗体生物样本库等多样化用户场景。报告期内,公司自动化样本管理方案落地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国家级重点用户,应用于深海生物研究等领域。

  此外,实验室多场景解决方案也不断丰富。报告期内,公司在样本制备、生物培养、消毒灭菌、实验动物管理等各场景均有相应的新品上市。样本制备场景已上市包括冷冻离心机在内的多系列机型,形成涵盖台式冷冻机型、台式常温机型、落地式冷冻机型、落地式常温机型等在内的的丰富产品矩阵,已应用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家重点高校实验室。实验动物管理场景推出动物房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实验记录、饲养管理、动物检疫等全流程动物实验服务,保障环境安静、洁净、安全,提升实验的准确性,目前已经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用户落地;实验室管理场景针对用户的仪器预约等需求,提供包括设备管理、试剂耗材管理、环境管控、实验室准入、仪器预约、生物安保等模块的智慧方案,目前已在中科院植物所等用户落地。

  2、医疗创新板块

  报告期内实现收入124,109.04万元,同比下降23%,剔除同期公共卫生防控类业务后,核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新拓展的用药自动化场景方案保持高速增长,血/浆站场景用户需求呈复苏态势,医疗创新板块持续发展动力充足。

  医疗创新板块主要面向医院、公卫、血/浆站等用户,围绕院内用药、公共卫生、城市用血、老年人健康管理、妇幼保健等领域,不断延伸用户场景,形成满足医疗卫生体系多样化需求的创新方案矩阵,打造数智化健康城市治理平台。

  1、针对医院用户,积极参与医疗新基建,加快全场景方案创新。目前,院内已涵盖智能一体化静配中心、智慧门诊药房、智慧住院药房、24小时无人药房等场景方案,实现院内用药“存-转-配-发-用”全流程数智化闭环管理,提升用药安全和药师服务效率。报告期内,公司方案新进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庆儿童医院等80多家医院,累计服务用户超过300家,并持续突破二级、三级医院用户群。

  2、针对公卫用户,致力于推动数字化升级,场景方案复制与创新并行。在复制方面,报告期内在南京、喀什、哈密等地落地区域网,智慧化疫苗接种点已累计5,000多家,并积极推进贵州省网等城市网项目。在创新方面,公司升级自动化疫苗工作站,疫苗的入库、存储、出库、接种以及盘点等全场景可一体化管理,节约工作时间20%,目前已在上海、贵州等区域落地。针对公卫用户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需求,公司推出智慧医养健康管理平台,对65岁以上的重点人群实时健康监测、互动交流、用药指导,目前该方案已在内蒙等区域落地。

  3、针对血/浆站用户,紧抓疫后复苏机会,加快场景方案复制。报告期内,公司深耕血站的采集和供血场景,加快献血屋、自动化血站等方案推广复制,满足用户提升血液供应保证能力的需求;推进智慧血液城市网复制,落地青海省网,鄂尔多斯等城市网;把握采浆站新设机遇,新建浆站占有率稳步提升,并积极推进血液耗材产品系列的不断完善及海外市场推广。

  二、构筑直面用户的市场体系,深化全球市场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国际化战略,深耕国内和海外市场,加强直面用户的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场景方案的交互、定制和交付能力。2023年公司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7%。

  1、国内市场

  2023年,国内市场实现收入148,856.62万元,同比下降26%,剔除同期公共卫生防控类业务后,核心业务同比增长4%。随着行业整顿对医院招投标活动的影响逐渐消退,国内市场有望加速发展。报告期内,国内市场围绕组织变革和数字化转型加大投入,增强直面用户能力:

  (1)着力组织体系的变革,通过持续的细分与下沉,接连突破空白用户群。目前已覆盖至国内200多个地市的5大类用户群,及时洞察和把握二三级、区县等市场的用户需求,紧跟生物样本库建设、实验室建设、医疗新基建等市场机会,直面用户的能力有效提升。2023年国内用户中新增用户数量占比超30%,新增用户中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用户占比30%。

  (2)数字化平台赋能“oneface”团队,支持从商机漏入、需求交互、方案设计、用户交付和持续交互的精准营销全链路数字化管理。基于目标用户精准对阵,对用户需求的综合方案服务能力和持续满足能力得到提升,培养、离心、耗材、自动化药房等各业务线协同性逐渐加强,在用户中实现更多产品的横向突破。2023年国内市场用户中使用多个业务线产品的用户数量增长超40%,单用户价值进一步放大。

  2、海外市场

  2023年,海外市场实现收入78,309.37万元,同比下降6%,其中项目类业务增速受国际局势影响有所下滑,经销类业务持续增长,未来将基于用户交互加强本土化方案创新,加速商机的转化落地。报告期内,海外市场聚焦国际化转型和产品方案升级,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力:

  (1)通过对海外市场体系的调整与强化,加快直面用户的国际化转型。

  基于覆盖800多家经销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网络布局,公司重点加强当地化布局,已形成以尼日利亚、英国、阿联酋、新加坡等地为中心的用户体验培训中心体系和荷兰、美国等仓储物流中心体系,深化英国当地化模式并向全球复制,快速把握和响应当地化用户需求。报告期内,海外经销网络突破新增近170家、突破7个空白国家,持续扩大东欧、非洲、拉美等地区用户覆盖度,并在西欧、亚太等地区深耕生物制药用户群。英国子公司深耕当地市场,持续加强其在全球的辐射作用,并相继布局荷兰、美国等地;升级位于迪拜健康城核心区域的用户体验交互中心,为海湾地区国家、非洲、南亚、印度、中欧、东欧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多场景方案交互培训服务。

  此外,建立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等60余个国际组织保持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并积极推进经销和项目互融互促。2023年新增国际合作组织10余个,通过持续深耕与G、A等机构的合作,获取并交付津巴布韦、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等大项目;突破商务部对外援助物资项目,中标非盟非洲疾控中心项目并完成交付。

  (2)聚焦新品类拓展,场景方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针对海外用户的产品日趋丰富,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已有400余个型号获境外认证。面向生命科学用户,除优势品类超低温产品外,液氮罐、培养箱、离心机、实验室耗材等品类快速增长。其中离心机在欧、美等地区实现突破,冻干机在亚洲区域完成首单,生物安全柜新进入东欧等地区用户实验室,实验室耗材在亚洲、北美、欧洲等区域实现突破与复制。面向医疗机构用户,除太阳能疫苗解决方案外,药品冷藏箱、血液冷藏箱、耗材类业务等发展迅速。公司通过与国际组织的持续交互,在太阳能疫苗冷链方案等合作之外,为用户继续提供实验室建设及环境检测、消毒灭菌等持续服务,打开成长新空间。

  三、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新产品方案推出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32,063.61万元,同比增长10%,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4%。通过组织变革和研发模式升级,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成果产出,支撑公司新产业的快速布局与发展。

  (1)加快构筑由六大技术委员会主导,以制冷、智能化、精密制造及材料、自动化、数字化、生物技术等六大技术平台为核心,青岛、深圳、上海、成都、重庆、苏州等六地研发中心互为补充的开放式研发体系布局,有力支持从低温向多领域产品快速拓展:

  在制冷技术平台,布局新一代超低温产品,持续实现能效指标的国际引领;千瓦级超低温制冷子平台支撑自动化样本库、低温速冻、冻干及冻融等新品性能引领;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顺利通过民航山东安全监督管理局审定,取得CTSO-C90e主动式温控集装箱证书,并获得发明专利。

  在智能化技术平台,夯实离心机、培养箱等系列产品的技术及模块支撑,支持恒温恒湿箱、光照培养箱、人工气候箱等新品加速上市。

  在精密制造及材料技术平台,超高速离心机精密钛合金转子样件试验成功,大容量碳纤维离心机上市,确保样本分离的精准性;冻存、培养、分离等耗材接连推出,保证蛋白、细胞等样本低温处理的安全性。

  在自动化技术平台,药房、样本库、细胞培养等场景自动化方案不断丰富和升级;推出方舟系列样本库,提高用户样本存储效率;推出全自动肿瘤配液机器人、小型西林瓶配液机器人、自动高速分拣机,为药房用药安全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

  在数字化技术平台,软硬结合的差异化智慧平台提供更优的算力支撑,报告期内新拓展“动物笼具+实验动物智能管理平台”的智慧动物房场景方案,全面提升实验室动物房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在生物技术平台,构建原核、真核表达子平台和微生物培养基质控子平台,报告期内针对制药无菌检测、临床诊断等场景新推出40余种微生物培养基和蛋白试剂,加速布局生物试剂系列产品。

  (2)研发模式升级,UADV开放式研发体系支持研发效率提升和技术成果快速产业化

  公司聚焦医药生物公司、高校科研机构、医院、疾控等用户的多样化应用场景,建立“用户参与设计、用户参与验证、用户参与应用”的UADV开放式研发体系,以用户视角重构研发技术体系。报告期内,通过覆盖6大用户圈层,用户参与设计12大类产品、提出60余个典型验证程序,参与28类新品验证测试,共创多个用户场景样板。在UADV开放式研发体系的支持下,2023年新品上市及时率提升12%,人均研发效率提升32%,为技术成果快速产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同心圆”体系赋能并购项目,整合能力持续验证

  公司坚持“内生+外延”双增长引擎,外延发展以持续的高质量并购为基础。公司专注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领域,以“好行业、好公司、谋同道”为并购策略,锚定技术壁垒高、发展前景好、与公司协同价值大的赛道,优选出细分行业龙头,实现战略布局加速拓展和业务协同互补。近年来,海尔生物医疗科技(成都)(原“四川海盛杰低温科技有限公司”)、海尔血技(原“重庆三大伟业制药有限公司”)、金卫信、康盛生物、海尔生物医疗科技(苏州)(原“苏州市厚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优质标的陆续加入公司。

  投后整合是价值提升的核心,公司通过“同心圆”体系整合并购标的,实现标的快速发展和业务融合,主要体现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相对独立发展。保留标的公司创始团队的少数股权,投后形成以董事会治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以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驱动创始团队参与经营,实现各方共创共赢。以海尔血技为代表,自加入以来快速完成了单采血浆整体解决方案的认证拓展、产品升级以及已有证照的复产,克服了疫情期间的种种不利影响,2023年相比于并购前规模已近翻番。

  第二种是双向赋能。双方聚焦研发、供应链、市场等体系的互补,实现资源共享、技术融合、工艺优化、渠道协同,提升产品研发效率和竞争优势,加速销售增长。这一模式典型代表是海尔生物医疗科技(苏州)。自加入后,海尔生物医疗科技(苏州)立即展开与公司在低温与自动化技术平台的互相融合,依托公司低温技术赋能快速推出冷藏发药机、冷藏针剂发药机等新产品,公司也将其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纳入自动化技术平台,广泛应用于前处理、细胞培养等多个场景。2023年海尔生物医疗科技(苏州)新增订单增长50%。

  第三种是完全融合。以上市公司更高效的业务和管理体系全面整合并购标的,全面纳入标的公司的研发、供应链、市场等核心管理功能。以海尔生物医疗科技(成都)为例,作为公司最早并购的标的,经过多年发展已完全融入公司的市场、研发、质量和售后等体系,自加入以来年复合增长率达30%

  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快外延并购的步伐,通过不断发展的同心圆体系优化被收购公司的经营质量,不断提升其产品和市场竞争力,为持续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全流程数字化建设,提升全价值链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数字化转型,对外追求极致用户体验,对内追求持续精益管理,推进以用户为中心的研发、采购、制造、市场、售后等各节点全流程数字化建设,实现全价值链效率优化,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在研发端,通过搭建企划、研发数字化平台,横向拉通研产销,提升新品上市竞争力;通过推进模块化集成上线,报告期内物料号整合减少7%,促进全流程提效及成本优化。

  在采购端,打通新品样件数字化线上采购流程,优化样件供应商引入标准,样件采购周期缩短60%;通过数字化公开公正透明规范管理供应商,构建“好商快进、差商能出”的管理体系,采购成本下降20%。

  在生产端,互联工厂实现从订单获取、智能排产、原材料入厂、生产制造、质量管控、成品发货到售后端到端数字化管理、全流程可视,报告期内,生产效率提高了12%,市场不良率下降了24%。

  在市场端,通过大数据驱动运营体系升级,实现销售行为、经营成果、用户体验迭代等全面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化作业为用户创造服务增值。

  在售后端,重构数字化服务体系,搭建智慧客服平台、服务增值平台、场景交付平台、新产业技术培训平台服务等,拉通企业全流程,用户满意度提升11%。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以创用户最佳体验为目标,面向医药生物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生命科学用户和医院、疾控、血站、基层公卫等医疗卫生用户,已形成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板块,提供以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智慧公共卫生、智慧用血等为代表的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始终坚持技术领先,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通过突破生物医疗低温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相关研发及产业化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通过持续研发投入,相继突破多参数高精控制技术、生物物质高速离心分离关键技术、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技术、高精准识别定位抓取技术等核心技术,拓展生物培养、离心制备、实验室耗材、院内用药等业务布局,截至报告期末形成6大技术平台、累计拥有专利1,321项。在此基础上,公司率先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开创性地推出智慧用血、智慧疫苗接种等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并继续拓展至智慧实验室、院内用药自动化、公卫体检等场景,引领产业数智化变革。

  公司持续强化全球业务布局,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市场,覆盖上万家医院、医药生物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疾控、血浆站、检测机构等终端用户,包括上海瑞金医院、药明康德(603259)、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疾控中心、华兰生物(002007)、恒瑞医药(600276)、复星医药(600196)等众多知名机构。在国际市场,网络布局不断完善,截至报告期末经销网络超800家;当地化布局加强,建立以阿联酋、尼日利亚、新加坡和英国等地为中心的用户体验培训中心体系和荷兰、美国等仓储物流中心体系,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等60余个国际组织保持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

  2、主要产品

  (二)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流程,实现从客户需求收集、产品定义与设计、采购与生产制造、销售与售后服务的全流程控制。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1.采购模式

  在供应商引入环节,供应商提交注册资料后,公司采购部、质量部等部门对注册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审核通过后潜在供应商即正式进入供应商库。采购环节,在明确所需原件型号和数量后,根据新品、老品分类采购。老品一般根据采购历史下单采购;新品通过招标形式采购,由公司采购部牵头组织开展资料和现场评审,确定合作供应商和备选供应商。在采购执行环节,采购部根据未来六周订单预测情况及未来一周锁单情况,制定零部件需求计划,并将零部件需求计划发送至供应商提前进行物料储备。公司每周评审拟锁定订单满足情况并锁定未来一周生产订单;锁定后由SAP系统向供应商发送入库指示书,供应商按照入库指示书送货并经公司检验后入库保存。

  2.生产模式

  公司的自产产品生产主要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并进行适当备货。市场部门根据在手订单、历史数据以及销售目标的分析,预测未来六周的订单,生产部门制定未来六周的生产计划,并根据实际订单情况确定未来一周的生产安排。公司主生产厂区位于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四条产品生产线,分别为恒温产品生产线、超低温产品生产线、异形产品生产线以及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等新产品生产线;公司子公司海尔生物医疗科技(成都)从事液氮罐产品的生产;康盛生物从事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的生产;海尔生物医疗科技(苏州)从事智慧药房、智慧静配中心等相关解决方案产品的生产;海尔血技(重庆)从事血液采输第三类医疗器械和药品注射剂类产品的生产,有两处GMP生产车间,并有无菌医疗器械、有源设备和大容量注射剂等生产线。公司制定了《生产和服务过程控制程序》《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等生产管理制度,并向相关子公司派出了专业管理人员,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管理,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3.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包括经销和直销两种模式,并以经销模式为主。经销管理上,公司综合考虑境内经销商所在区域、销售能力等,与选定的经销商签订《合作经销协议》,并按照用户矩阵建立经销商管理体系;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沟通和服务海外经销商,进行海外市场的拓展。直销管理上,公司直接服务于国内疾控中心等公共机构、生物医药公司以及国际组织、外国政府等用户。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聚焦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领域,为高校科研、医药生物企业等生命科学用户和医院、疾控、血站、基层公卫等医疗卫生机构用户提供数字化场景解决方案。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分类标准,公司所处行业属于第35大类“专业设备制造业”中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项下的“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

  报告期内,虽然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下行业需求出现短期波动,但生命科学发展和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作为与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叠加全社会生产力提质和用户设备更迭需求的刺激下,行业长期向好趋势不变,主要驱动力体现在下游用户场景的扩容和用户需求的升级。

  1、下游用户场景扩容:

  “科技强国”“健康中国”等战略的深入推进带动了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用户对生物实验、药物研发、规模生产、医疗服务等场景综合解决方案的需求,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①生命科学: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促进科研服务市场繁荣

  根据GrandViewResearch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生命科学工具(LifeScienceToos,含仪器、耗材和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615.7亿美元,2030年将达到3,306.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8%,其中亚太地区是增速最快的地区。而政府对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以及新兴生物学技术的兴起将成为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科研用户端,基础研究备受重视,研发经费稳步增长,科研人员不断增加:当前推动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将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石。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对研发经费的持续投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3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2,212亿元,占研发经费比重为6.65%,较《“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应提高到8%以上”的目标还有提升空间。2023年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预算数为862.87亿元,较去年执行数增长6.2%。为推动基础研究的高质量发展,我国科研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根据科技部数据,我国科研人员的数量从2012年的325万人年提升到2022年600多万人年。

  在工业用户端,各地生物医药产业政策陆续出台,新兴生物医药技术快速发展,研发管线明显增加:在《“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大力推动化学药、生物药等创新产品研发,打造医药产业创新高地”等目标推动下,安徽、上海、浙江、广东、云南、贵州、福建等省市制定了3-5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各地的发展现状对医药产业的营业收入设定了从0.15-1万亿不等的营业收入目标和千亿以上的产值目标,多数省份把推动创新药研发、细胞治疗等新兴生物技术发展放在医药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

  在医药创新趋势的推动下,以细胞治疗、基因治疗、ADC(抗体药物偶联物)为代表的新兴生物医药技术快速发展。根据中信证券披露数据,在国内已有138个细胞治疗的临床申报。除新兴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外,全球研发管线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InformaPharmaInteigence发布的《PharmaR&DAnnuaReview2023》公开数据,2023年全球研发管线数量(包括临床前和临床阶段)将达到21,292个,近10年复合增速7.29%。随着用户创新实力和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创新药产品和生物技术“出海”将成为趋势,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创新实力,形成良性循环。

  ②医疗创新:医疗新基建和设备更新迭代促进行业高景气

  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财政支持,全方位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数据,“十四五”期间全国医疗新基建总投资规模为10,026亿元。其中,“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体系建设”为重点建设领域。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面,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十四五”医疗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完成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数据,截至2023年7月29日,在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已批复了五批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方面,《“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2025年全国至少有1000家县级医疗机构达到三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目前已有1,233家县医院入选。《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县级市,有条件的市辖区可参照,下同)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体系建设方面,《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了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此外,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江苏、宁夏、重庆、四川、福建、陕西等省市均对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划。与此同时,国家对医疗设备水平又提出新要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

  为完成上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国家持续增加对医疗卫生机构新基建建设的资金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强调要逐步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力度,加强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根据财政部数据,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财政支出22,393亿元,并提出2024年仍将弥补医疗卫生等领域基本民生短板作为支出重点。2023年中央本级卫生健康支出预算数为226.97亿元,较去年执行数增长2.9%。2023年医疗服务与保障服务能力提升预算中涉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的部分共计182.54亿元,同比增长6.54%。

  2、下游用户需求升级:

  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相关领域标准制度日趋规范,下游用户需求偏好向自动化等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场景综合解决方案转型,叠加国家对国产品牌竞争力的高度重视,拓宽了行业发展的新通道。

  ①用户对规范性和效率的需求提升,市场向数字化转型

  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活动中,全流程可追溯成为趋势:为有效控制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发展的潜在风险,提高运作效率,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对相关场景的设备配备及使用进行规范,促进了行业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在生命科学领域,智慧实验室需求广阔:当前生命科学行业对新药研发、检验检测等需求持续增长,带动生命科学研发和生产模式向自动化、高通量、智能化升级,智慧实验室等相关数字化方案应运而生。智慧实验室作为生命科学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根据沙利文公开数据,我国实验室智慧化渗透率不足20%。根据PrecedenceResearch公开数据,2022年全球实验室设备市场规模估计为141.8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396.4亿美元左右。随着新兴技术逐渐成熟,生命科学领域将兴起实验室智慧化的变革,行业也将迎来增长的新空间。

  在医疗创新领域,新基建趋势不减:在“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推动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向智能化升级成为趋势。《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发展数字健康,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发展,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要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学中心的科研平台设备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提高诊疗质量,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无论是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发展,还是多层次医疗卫生体系的互联互通,都离不开数字化产品方案的支撑。以自动化药房为例,根据Verifiedmarketresearch公开数据,自动化药房市场空间将从2021年的56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9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4%。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融合将形成一片数字医疗新基建的蓝海,公司也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②科技自立自强带动行业向国产化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鼓励医疗器械公司自主创新,提高我国医疗设备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促进医疗器械国产化的政策不断推出。《“十四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到2025年,开发20-3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药、关键试剂耗材和高端医疗器械,不断提高国产化自主供给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提出在功能、质量等指标满足采购需求的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当购买国产仪器,且对于首次投放市场的国产仪器,政府采购应当率先购买,不得以商业业绩为由予以限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总量将到达17,168亿。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发展规律的双重作用下,医药生物产业自主创新实现成为行业的大势所趋。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打破国外垄断,持续技术引领。公司立足于科技创新,突破生物医疗低温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此后公司坚持技术创新战略,相继建立起智能化、精密制造及材料、自动化、数字化、生物技术等六大技术平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生命科学与智慧医疗数字化管理系统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形成面向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领域的中长期技术体系。目前公司累计拥有1,321项专利、296项软件著作权,牵头或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4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工业大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制冷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省级及以上科技奖励35项,有32项技术成果通过国际领先水平鉴定。

  稳居行业龙头,加速全面布局。除持续巩固在生物医疗低温领域的龙头优势外,公司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加速拓展,继行业首创智慧用血、智慧疫苗接种方案后,目前已经形成以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智慧公共卫生、智慧用血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业务布局,为科研、临床医疗、疾病防控等多样化应用场景提供涵盖多类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拥有二类及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28项800余个型号,有21项36个型号产品入选优秀国产医疗设备,获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共200余个型号获得欧盟CE认证,60余个型号获得美国FDA认证,130余个型号获得美国UL认证,用户覆盖全球150余个国家和地区。凭借公司的先发优势以及品牌影响力,未来有望进一步在国内国际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创新数智方案,融入国家战略。公司以行业领先的数智化方案融入“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等战略。在生命科学实验室领域,公司打造HaiLab智慧实验室平台,推进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物联化、共享化升级,提高科研活动安全性和效率。在健康城市建设领域,公司打造数智化城市公卫治理平台,聚焦基层公卫、城市用血、院内用药、老年人健康管理、妇幼保健等领域。智慧血液城市网实现血液从采血、制备、存储、发血、配送到临床用血的全流程追溯和冷链监管;城市公共卫生服务生态平台构建起从厂家运输到疾控冷库,到接种门诊、预约接种,再到异常反应监测等全链条的数字疫苗全景生态;院内用药全场景方案实现从配药、发药到补药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以城市数据集成平台支撑建设辅助决策中心,推动城市治理由数字化向智慧化升级,当前已在北京、深圳、青岛、苏州、呼和浩特、宜昌等城市落地。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颁布,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加快

  生物经济包括生物资源、生物技术等4个方面,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物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大力促进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生物经济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动力,加强新药创制、合成生物学、生物育种、前沿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了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等生物经济关键领域的重要性。作为继信息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生物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会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行业空间将迎来新的增量。

  2、生命科学吹响智慧化号角,实验室向数字化、自动化、无人化迈进

  实验室作为生命科学服务市场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处在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市场对药物研发、生物实验和检测相关的需求猛增,对实验室生产力提出更高要求,根据沙利文公开数据,我国实验室智慧化渗透率不足20%,为紧跟生命科学行业创新步伐,实验室生产力升级刻不容缓。实验室向数字化、自动化、无人化的升级,将会打开生命科学领域的增量需求,行业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大。

  3、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自动化趋势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和健康中国等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对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更准确更高效的诊疗体验需求,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自动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减少操作失误,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就医体验。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下,医疗卫生体系实现高效运作就离不开“硬件+软件”以及自动化技术的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创新融合将形成一片蓝海,公司的产品方案也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4、双碳目标驱动技术升级,环保高效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已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在深低温领域,用户对产品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探索更高效、更低碳、更节能的新型制冷技术成为必然趋势。未来行业技术也将加速升级,向着更环保、更高效的趋势发展。

  5、产业链生态整合提速,行业头部企业迎来发展新机会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由单一产品需求向数字场景综合方案体验需求过渡升级。在此背景下,行业头部企业凭借在终端用户中建立的口碑与产品布局基础,围绕用户需求,整合产业生态攸关方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及服务的态势愈发明显。从行业生命周期来看,目前市场参与者大多仍处在成长期发展阶段,尚无可以链接产业链上下游各攸关方的平台型企业出现。从这一点看,创新行业模式,深化生态融合,满足用户需求持续迭代升级,成为行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持续研发创新,围绕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领域,积累起低温处理、自动化、细胞培养、高速离心、数智化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应用于多样化的用户场景。公司核心技术整体水平国内领先,截至报告期末共牵头或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40项;其中,低温、自动化、数智化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32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投入斯特林制冷、主动航空温控等技术研发,夯实低温技术平台的领先性;持续创新复杂环境下多参数高精控制技术、生物物质高速离心分离关键技术、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微生物代谢底物分析与蛋白重组/表达/纯化等核心技术,加快提升公司在各个细分领域的竞争力;重点加强自动化技术的迭代和延伸,支撑用户场景全方位自动化升级。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578项,获得522项,其中新获发明专利35项;累计拥有1,321项专利和296项软件著作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28项800余个型号获得境内医疗器械注册认证;累计400余个型号获得境外认证,其中欧盟CE认证200余个,美国FDA认证60余个,美国UL认证130余个,一次性血浆分离器产品获得欧盟Ⅱb类高风险认证。

  报告期内,凭借公司自主创新、数智融合的科技实力与贡献,公司“面向生物安全的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及应用创新示范项目”荣获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旗下鸿鹄航空科技参与制定的中国航空集装器技术标准规定《集装板、集装网和集装箱(集装器)》(CTSO-C90e)发布;“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疫苗智慧管理平台”“集约式细胞自动化培养工作站”等4个项目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公司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实施应用技术示范单位”;“生物医药领域细胞培养、储存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获评博士后创新项目二等奖,“全自动微生物培养、智慧筛选技术平台及其装备”获得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铜奖;“程序降温仪”“智慧疫苗自动化工作站”“全自动细胞培养工作站”三项产品同时入选《青岛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2023年度第一批)》公示名单,“基于多场景药品智能物联管理装备与数字化平台的智慧医院建设”获得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单体液氮自动化工作站”、“方舟柔性可扩展自动化工作站”同时获得德国IF2024国际工业设计奖。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已有32项技术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累计主导或参与发布1项国际标准、18项国家及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17项团体标准及2项CQC认证技术规范,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35项。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创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以满足用户需求、创造用户最佳体验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业务发展。从全球生物医疗低温存储龙头拓展成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数字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通过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全球市场建设等方面持续投入,不断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科创引领——开放研发体系构筑高技术壁垒

  公司聚焦用户专业化场景,开放式研发模式支撑核心技术平台快速发展,新品类方案快速推出。

  在平台建设上,持续建设六大研发生产中心,立足青岛总部,深圳免疫规划信息化技术研发中心、上海新型制冷技术研发中心、苏州药房自动化方案和实验室耗材研发中心、重庆血液技术研发中心和成都低温绝热技术研发中心形成相互协同的研发布局,并进一步构筑制冷、智能化、精密制造及材料、自动化、数字化、生物技术等六大技术平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多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平台,依托上述平台形成多项核心技术,为公司业务拓展提供平台支撑。

  在人才梯队建设上,公司持续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打造涵盖生物、医学、药学、化学、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电子、数学、数据分析等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团队,并在美国、欧洲建立研发团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809人,占总人数的比例达到30.69%,研发团队由总经理刘占杰博士领导,刘占杰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在生态合作上,以“共创共赢共享”的开放机制吸引全球一流资源参与,以“三个用户参与”重构研发技术体系,提升研发效率和技术先进性。积极与高校院所、认证检测机构、领域专家用户和产业链资源等各类外部资源共创,与中国石油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市东方医院等高校和机构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

  2模式引领——数智场景创新放大用户价值

  公司聚焦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领域,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的融合,开创性地推出以智慧用血、智慧疫苗接种为代表的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并不断向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场景延伸。在生命科学领域,智慧实验室方案推进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物联化、共享化升级,提高科研活动安全性和效率。在医疗创新领域,静配中心液体用药解决方案实现了从审方、贴签摆药、配置、分拣到配送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提升了静配中心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数字化医院用血解决方案实现了城市中心血站和各医院的互联互通,将原有的集中式供血升级到了分布式供血模式,保证医院用血“零等待”;智慧公卫场景从智慧疫苗接种延伸至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数字场景解决方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效率。

  公司依托物联网、自动化等新兴技术在不断丰富迭代场景方案中与用户零距离交互,通过增值服务拓展用户新需求,支持公司从“产品”到“数智化场景方案”、从“一次性产品交易”到“持续增值服务”的模式升级,创造用户终身价值,为公司成为数字场景生态品牌奠定基础。

  3、市场引领——全球化布局强化市场竞争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公司2017年已成为中国第一、全球前三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行业龙头,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市场网络体系,服务于各类终端用户。随着公司不断向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领域拓展,公司的市场网络体系建设也在同步动态优化。一方面,秉承开放共创的理念,机制创新吸引事业合伙人一起共创共享,持续推动新网络的拓展和资源整合。另一方面,内部建设形成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一线市场团队,从传统的产品销售升级为用户场景体验交互者,提升用户覆盖范围,增强用户黏性,创造用户最佳体验;海外持续深耕当地化战略,加快当地化销售、营销、物流和仓储建设进程,快速洞察和响应当地用户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国内经销网络超200家,海外经销网络超800家,建立以阿联酋、尼日利亚、新加坡和英国等地为中心的体验培训中心体系,搭建荷兰、美国等地仓储物流中心体系,与超500个售后服务商合作,并与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建立了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产品及解决方案应用于全球近15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与用户的持续交互,及时感知用户痛点,满足用户需求。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四)经营风险

  1、原材料供应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采用JIT供货模式,将供应商的原材料供应与生产计划直接关联,如果出现供应商停止供货、延期供应,或者原材料价格上涨、品质下降等情况,公司生产计划、生产成本和产品稳定性将可能受到影响。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化供应链运输途径和运输方式。二是拓宽供应商网络,增加原材料供应渠道;三是加强新产品研发,增强原材料的可替代性。

  2、经销商销售模式风险

  公司采取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经销商独立于公司,且其经营计划系根据自身业务目标和风险偏好自主确定,如果经销商出现经营不善、从事不正当竞争乃至于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行为、在指定地区外向用户销售产品、自身经营资质不全或到期后未及时续期等行为,或者经销商未能充分推销公司产品,可能对公司产品销售造成不利影响,并可能使公司面临被主管部门处罚的风险。针对上述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对经销商严格管理,要求经销商必须拥有相应的医疗器械资质和专业的服务团队,确保能够为终端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经销商管理体系,按照经销商对公司的收入贡献以及专业服务能力等标准筛选和调整经销商,确保经销商队伍的专业和服务能力。未来,公司将继续通过提供培训、技术支持、市场推广活动等方式支持经销商以实现公司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

  3、研发风险

  公司产品具有技术标准高的特点,需要持续投入研发,推动产品、功能和方案升级,新产品在研发过程中面临一定的技术风险。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建立了全流程的研发体系,搭建了自有的研发设计平台,进行新品立项、研发项目执行的全流程跟踪进行线上管理;吸引大量研发专业人才,确保研发项目顺利进行。研发需求来源于用户,研发过程也通过不断与用户交互,抓住用户痛点、把握研发方向,确保每一个研发项目取之于用户,用之于用户,极大地降低了研发成果的推广风险。

  (五)财务风险

  1、外汇风险

  出口外销业务是公司销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出口收入主要以美元等外币结算,倘若未来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波动,而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影响,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根据汇率波动情况、业务的回款节奏事先签订锁汇方式、锁汇金额以及锁汇汇率,来降低汇率波动风险的影响。必要时,公司将采取套期保值或人民币结算来锁定或者降低外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失。

  2、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未来,公司若不能被持续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动导致公司不能持续享受上述税收优惠,将对公司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六)行业风险

  医疗器械行业受到严格监管,我国对医疗器械行业进行分类监管并施行许可制度。公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直接受到医疗器械行业监管政策的影响。如果未来相关监管政策发生变化,如出台新的行业准入、资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可能导致公司产品无法满足监管要求,或需要申请新的经营资质等,这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针对上述风险,公司一方面坚持在合法合规经营的基础上加强行业政策风险管理能力,积极研究行业政策和潜在的市场机会,认真做好战略规划,积极应对行业监管政策的变化风险。另一方面持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管治体系,并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增强应对行业风险的能力。此外公司积极加强全球市场布局,进一步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充分降低因行业政策变化引起的经营风险。

  (七)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密切相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国家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政策变化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近年来,国际地缘性政治冲突激烈,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全球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如果未来全球宏观经济景气度持续走低,会对公司的经营情况造成不利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请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秉承“让生命更美好”的使命,聚焦“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数字场景生态品牌”,以创用户最佳体验迭代为目标,坚持以科技自立自强,国内和海外市场双轮驱动,“内生+外延”双增长引擎加速业务布局,为科学研究和医疗创新提供工具,创造用户终身价值。

  1.聚焦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引领

  公司将继续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持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搭建开放的研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引领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领域的产业变革。在研发平台的建设方面,围绕用户场景,着力技术平台建设,加快创新场景方案,构建用户参与的开放式创新体系,以“共创共赢共享”机制吸引用户及生态攸关方参与开发共创,不断实现技术向产业的转换,夯实公司长期发展基础。

  2.推动数智化变革,提升用户体验和全价值链效率

  公司将继续推进以用户为中心的数智化变革,持续强化连接用户、产品和全流程运营的数字化平台建设。聚焦用户体验,提升公司对用户一体化和全流程服务能力;聚焦运营效率,依托数字化平台进行流程优化与重构,推动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物流等各环节互联互通、提质增效,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3.围绕两大领域,加快场景生态拓展

  公司坚持从用户需求切入,在产品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打造“软硬服”一体化场景方案,并通过“内生+外延”方式加速产业布局落地。在生命科学领域,围绕科研高校和医药生物企业,从智慧实验室场景向制药工艺等工业应用场景延展,并孵化航空温控等产业。在医疗创新领域,为血站和医院用户定制智慧血液安全解决方案,并向血液成分制备和治疗持续拓展;为疾控部门和社区卫生中心定制智慧疫苗安全方案及生态服务,并向公共卫生拓展;为医院用户定制自动化用药和智慧手术室等方案,并向智慧服务医疗平台拓展。

  4.国内海外双轮驱动,强化全球市场竞争力

  公司始终坚持国内和海外市场双轮驱动。一方面,秉承开放共创的理念,机制创新吸引事业合伙人一起共创共享,围绕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按用户群持续推动新网络的拓展和资源整合,提升用户覆盖范围,增强用户粘性;另一方面,加强当地化建设,建立本土化团队,搭建当地化体系,助力公司及时感知用户痛点,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坚定“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数字场景生态品牌”的战略定位,围绕用户需求,聚焦科技创新,加快数智化升级,强化组织能力建设,加速新产业拓展,深入推进全球化布局,构建持续增长动力。

  1、坚持创新驱动,加速新产业布局

  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夯实通用产品优势,持续拓展低温工业自动化场景,并积极探索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的核心工艺,加速新产业布局。

  夯实通用产品优势。除持续强化低温技术平台、推动斯特林制冷技术产业化进程外,公司将继续发展培养箱、离心机、动物笼等实验室通用仪器,推动多品类实验室耗材上市,加快实验室服务方案升级。

  持续拓展低温工业自动化场景。把握行业自动化升级趋势,持续拓展公司低温和自动化核心技术体系在存储、前处理、生物培养等生命科学场景,以及院内用药、血液管理、疫苗接种等医疗创新场景的创新与应用。

  积极探索核心工艺及场景应用。在生命科学领域,以中试冻干机、可控冻融系统等冻存融场景切入,拓展制药工艺全流程场景方案,并不断向分析仪器拓展;在医疗创新领域,积极拓展公卫场景下的老年人健康管理、妇女儿童保健新事业,加快血液场景的血液多成分分离技术突破。

  2、加快数智化升级,引领用户体验

  公司将继续依托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智慧公卫、智慧用血等数智场景创新,构建“软硬服”一体化方案,在产品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提升用户交互的广度、深度和黏度,创造最佳用户体验。

  同时,公司将持续完善市场数字化营销体系,提升方案交互和定制能力,提高经销网络效率;继续推动供应链、物流、服务等节点的数字化升级,提升价值链运营效率,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深化全球布局,培育海外市场增量

  公司将继续推进跨区域、跨渠道、跨品类的全球化布局,推进“网络+当地化”双轮运营体系建设能力。一方面,公司将坚持“一国一策”的战略,完善终端渠道,持续突破空白区域、提升薄弱区域;发力科研、医疗等渠道,重点突破生物制药用户,提升优势产品份额,加快实验室仪器、耗材、智慧药房等新产品和方案拓展。另一方面,增加终端触点能力,在渠道网络加速拓展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当地化建设,深化英国当地化模式,继续布局荷兰、美国等区域,并逐渐向全球复制。

  4、强化组织能力建设,夯实发展基石

  公司坚持人的价值最大化,不断加强组织能力建设,重点构建市场、科创、保障三大专业平台能力。在市场平台,通过构建市场直面用户的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在科创平台,继续夯实六大技术平台,提升科创实力;在保障平台,打通采购、制造、物流等全流程节点互联互通,构建柔性供应链体系,提升运营效率。同时,公司开放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专家人才与国际化人才引进,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